08月28 肺好大脑才会健康,四大因素损肺伤脑!
老话说,“人活一口气”,而这口气(一呼一吸)都要靠肺部发力。如今,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肺功能差与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等都有关系。一个是主管呼吸的肺,一个是负责思考的脑,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器官,怎么在病上有了关联?
脑肺间有很多牵绊
“尽管心、肝、脾、肺等器官的功能各异,但作为身体的‘指挥官’,大脑有绝对管辖权,比如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对肺功能进行调节。”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前桂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一旦发生脑卒中等脑部疾病,肺功能便可能受影响,引发肺动、静脉压升高,肺毛细血管损伤,肺淤血及感染等。
大脑离不开氧气,作为“员工”,肺吸入的氧气会经血液运送至大脑,无时无刻不在供养大脑;肺内遍布的“牵拉感受器”监测着呼吸的动作和频率,并通过迷走神经实时给大脑“汇报”工作,两者互相配合,保证大脑的氧气不断供。因此,想要脑健康,先要肺健康。
肺也可能“造反”,如果发生感染等问题,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的炎症因子等可穿过血脑屏障,对大脑产生刺激并伤害大脑功能。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肺功能不佳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2022年,《美国科学院院刊》一项研究提示,从空气中吸入的PM2.5等颗粒物,也可通过血液流动从肺部进入大脑,引发脑部疾病和神经损伤。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表示,出现紧急情况时,肺会通过“秘道”——肺-脑轴,直接影响大脑。“肺部出现炎症、缺氧、氧化应激等变化时,可通过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传递至大脑,引发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及行为反应的变化。”发表在《细胞》杂志的研究发现,肺部发生感染时,肺可直接利用疼痛通路提示大脑发生感染,触发不适、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肺气之衰旺,关乎寿命之短长,与脑之间也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肺主呼吸,掌控气机,与气的生成、运行和调节密切相关;脑是元神之府,离不开气血的滋养和气的推动。肺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脑部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维持正常功能;肺功能异常,如肺气不足、肺气受阻等,气的生成和运行受阻,脑部的气血供应也会被削弱。长此以往,可导致脑功能下降,出现头晕、头痛甚至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因此,对于某些脑病,中医会从肺论治。
四大因素,损肺伤脑
“肺功能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大脑功能。”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呼吸科副主任吴海玲强调,临床中,以下几种常见因素最易损伤肺部,进而给大脑带来不利影响。
炎症的直接刺激。《美国生理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发现,严重损害呼吸系统的疾病也可使掌管呼吸的大脑区域发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会破坏肺部免疫屏障、改变微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大脑免不了受影响。比如,结核分枝杆菌不仅在肺部产生毒素,还可迁移至大脑,造成结核性脑膜炎,引发颅内高压甚至死亡。
吸烟积累有害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长期吸烟会严重损害肺功能,增加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有害物质、炎症、疾病“合力”破坏肺部结构,削弱了呼吸道免疫屏障,病原体更易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脑血管,增加动脉硬化、高血压的风险,这都是脑卒中的致病因素。
急慢病影响供氧。肺栓塞、气胸等部分急性疾病可在短时间内损伤肺功能,使机体进入严重低氧状态,让大脑濒临“窒息”。例如,高危肺栓塞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进入肺动脉,可引发肺栓塞,导致低氧血症;气胸患者的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也会使机体供氧不足,运输到脑部的氧气变少,造成脑细胞缺氧。
即使是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老慢支、老慢喘等,也可使机体进入持续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状态,前者可直接影响大脑,造成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减退;后者可引发意识模糊、头痛、嗜睡,严重时可导致昏迷。
肺癌可造成死亡。肺部肿瘤不仅会“吞噬”肺,还可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大脑,直接破坏神经系统,诱发头痛、癫痫发作、认知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脑疝,甚至死亡。临床中,肺小细胞癌患者常见癌性脑病。
刘前桂强调,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整体下降,且大多患有心肝肾等脏器的基础疾病;从事矿产、家具、化工、装饰、户外工程、纺织等特殊职业的人群,肺部损耗相对较大,这两类人群更易出现肺部疾病,进而影响脑功能,尤需警惕。
日常自测,发现病变
肺的一大特点是“非常皮实”,且代偿能力很强。静息状态下,呼吸通常只用到1/3的肺,运动时才用到2/3,即使部分肺出现问题,其余肺也能及时顶上,让人难在早期发现肺部病变。因此,早筛早诊十分关键。
临床中,胸部X光片、高分辨率CT(HRCT)均能查出肺部病变,尤其是后者,可发现早期肺部炎性改变、肺气肿和小结节病变。动脉血气分析可监测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显示身体氧合状态,评估肺部健康程度;“6分钟步行试验”(以步行的速度在6分钟内所能行走的最大距离)评估肺功能简易安全,超过450米为正常,301~450米为轻度异常,150~300米为中度异常,小于150米为重度异常。
刘前桂介绍,除了保证定期体检外,一些简单自测也有助发现异常信号,比如:1.是否有呼吸困难,或体力下降、疲乏困倦,特别是活动后感到呼吸费力?如果答案为“是”,说明肺功能已开始下降。2.是否在持续咳嗽?长期咳嗽超过3周,且经治疗后未见好转的,提示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应尽快就医。3.是否常有胸部不适?如果感到胸部持续性不适或隐痛,且深呼吸时胸痛加重,提示可能存在胸膜炎等疾病。4.痰液是否异常?如果平时没有痰液,但近段时间咳得厉害,且有浓痰、黄痰或血痰,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另外,爬楼梯法(匀速、一口气爬三层楼,不感到明显气急胸闷为佳)、吹火柴法(在距离火柴15厘米以上的位置用嘴吹灭)等也可用于自行评估肺功能状态。
“预防胜于治疗。”吴海玲建议,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习惯。包括每天保证7~9个小时的优质睡眠;饮食均衡,多吃柑橘类和浆果类水果、坚果和绿叶蔬菜等抗氧化食物,以及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沙丁鱼、亚麻籽和核桃等,限制加工食品和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保证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或太极拳、八段锦、呼吸康复体操等呼吸训练,有助改善肺部氧气供应。
专家们表示,如果已患肺部疾病,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进展,必要时可使用改善肺功能、抗氧化、抗炎的药物,以减轻对大脑的潜在损害。其次,规避伤肺因素,比如吸烟者要积极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三手烟暴露,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室内也要多通风。最后,定期检查肺功能,必要时接受脑部影像学检查(如MRI、CT)以及认知功能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高伟提醒,一旦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情绪波动大、睡眠障碍等认知或神经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