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养生常识

人以气血为本。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形容一个人身体好,通常认为其“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本期中医专家为您详细解读。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李晓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江海涛 气血是对双胞胎 一个主动,一个主静,相互配合滋养全身 中医学认为,气血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们由饮食中的营养物质经过脾胃化生而得到补充。气属阳,主动,有温煦机体的作用;血属阴,主静,有濡润周身的作用。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因此,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临床上治疗血虚常配合补气药;治疗血行失常以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如果脏腑功能不够协调,气血生成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就会形成气血不足。 引起气血不足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脾胃功能失调。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则食量减少,脾虚则运化无力,导致水谷精微不能有效利用,使气血的来源得不到保障。其次,不良生活习惯也能引起气血不足,比如经常熬夜。人在白天的所有活动都是消耗气血的过程,夜间则通过睡眠把消耗的气血补充回来,是个休养生息的过程。如果经常熬夜、睡眠过短,气血自然入不敷出。 还有的人正好相反,长期久坐或是整天躺着,缺少必要的运动,也会造成人体气机运行始终处于缓滞的状态。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常说“流水不腐”,之所以不腐是因为不断有新鲜的物质生成。缺乏运动的人,其体内衰败的气血不能及时排出,虽然气血的“量”没有减少,但“质”却不符合要求,不具备应有的生理功能,同样会导致气血不足。最典型的如一些胖人面色苍白,是血不足的表现,一动就喘是气不足的表现。 不爱运动固然不是好习惯,但劳累过度也会耗伤气息。肢体的运动靠气来推动,长年累月地劳作必然伤气,气虚就会逐渐导致血的生成不足,最终气血两亏。 另外要注意的是,脑力劳动过度会引起心脾两虚,继而影响气血的正常生成,也会导致气血不足。 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前面说的都是内因,还有一种比较隐蔽的原因引起本证,即外邪的潜伏。外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侵犯体表以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邪气便进入体内并停留下来,体内的气血就会在和邪气斗争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因此很多慢性病患者大多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 自测症状辨气血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气虚则人体阳气的温煦及气血推动作用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等。血虚则器官缺乏濡养,可见面色萎黄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以下是气血不足的十大主要表现。 1.健忘心悸。心主血脉,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的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所以常表现为心慌气短、健忘。 2.视物昏花。“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昏花、视物功能下降,多与肝的气血不足有关。 3.面色萎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无光泽,易感到浑身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4.皮肤粗糙。气血对人体的肌肤有重要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气血不足则肌肤有失濡养,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发暗、发黄或没有光泽,甚至长斑。 5.头发干枯。“发为血之余”,意思是说头发的生长依赖血的滋养,而“血”的上行又赖于“气”的推动,因此气血不足时头发干枯会没有光泽。 6.手足麻木。肝藏血,可以滋养人体的筋膜,使之活动自如。如果肝的气血不足,则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甚至痉挛。另外,指甲和趾甲也是筋延伸到体表的部分,所以肝的气血不足,还会表现为爪甲脆薄、颜色浅淡、变形脆裂等。 7.失眠多梦。心肝气血不足,则心不能藏神、肝不能藏魂,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易醒或多梦。 8.月经量少。女子的月经与气血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气血不足,常会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月经停闭。 9.头晕耳鸣。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充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若气血不足,不能上充头目,或致肾精亏虚,可见头晕耳鸣。 10.疲倦无力。“气”为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提供动力,气的充足可以使人保持活力;“血”为肌肉筋脉提供营养的物质。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疲倦无力。 一老一小一女,最易出问题 很多时候,人体已经出现了气血不足的症状,但体检并没有发现器质性的疾病,即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状态。以下三类人最易出现气血不足。 儿童气血不足若未及时纠正,生长发育就会迟缓甚至停滞,一旦错过此阶段将很难补回来。儿童气血不足多表现为脸色发暗、发青或发白,头发稀少、发黄,眼睛不明亮、目光散乱,手脚不温,食欲变差,运动后也不想吃饭,精神不振,不爱说笑等,家长们可以照此多加观察。 女性以肝血为本,所以气血不足时常常出现双目干涩,肢体肌肉麻木,月经量少,舌体瘦薄,或舌面有裂纹,苔少,脉细而无力等症。妇女气血不足会影响月经、白带、怀孕和生产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早衰,更年期提前到来。 老年人的体质处于下滑阶段,气血运行趋于缓慢,代谢能力下降,也容易形成气血不足。人体的正气不能运行周身、气血的濡养功能不够,会首先体现在四肢末梢部位,其次还会造成肩颈腰背等出现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偏瘫。 中医认为机体正气的衰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虚、损、劳。气血不足是处于“虚”的阶段,气血津液的亏虚可以看做是流动资产的减少。此时如果不积极调整,进入下一个阶段就是“损”,导致五脏受损,这就相当于伤及了固定资产。如果在“损”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咳嗽,就叫做“劳”,那就很难再恢复健康了。 药食并用补气血 针对气血不足,中医有经典的补益方剂。其中,气虚多用四君子汤,方剂组成为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血虚用四物汤,方剂组成为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气血双亏的可以用以上两个方剂组合而成的八珍汤。严重气血不足的还可以在八珍汤基础上再加黄芪和肉桂,就组成了十全大补汤。 如果采取食疗的办法,建议气虚者可以选择黄芪、白扁豆、大枣、山药、百合、莲子、薏米等煮粥;血虚者可以常食当归生姜羊肉汤,做法是以羊肉一斤,当归及生姜各三两煮汤。 坚持艾灸或点按关元(位于脐下四横指处)、气海(位于脐下两横指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向下四横指处)、三阴交(位于足内踝尖直向上四横指处)等穴位,对于调补气血不足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另外一个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运动。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站桩等舒缓运动,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以及不爱运动的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吃进去的食物都需要肝脏进行合成、分解。但肝脏也是很容易“生病”的器官,日常养护十分重要。 肝脏是人体“化工厂”。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大概有1500多种,它是人体的“化工厂”,会合成蛋白质、酶和各种身体所需的物质。肝脏也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会通过肝细胞分泌胆汁帮助人体的消化功能。肝脏还有储备功能,存储维生素、脂肪、糖等人体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肝脏“出错”概率高。干的活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肝脏功能多、任务重,是一个容易“生病”的器官。大家最熟知的就是肝炎,除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病毒性肝炎外,还有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中医认为“养肝就是养命”。如果肝脏代谢不正常,人体所需的养分得不到及时供应,身体各个器官都无法正常工作:本应明亮的眼睛会由于肝血不足而干涩呆滞,本应光滑坚韧的指甲也会干枯变形。如果肝脏无法正常排毒,毒素就会滞留在体内,再美的女人也会变成“黄脸婆”,再强壮的男人也会萎靡不振。要想身体好,首先要保护好肝脏,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养肝就是养命”。 肝脏出现病理变化,第一就是肝气郁结,表现为总是心情不好、爱叹气。这时出去转一转,调整下心情,可能就会好转。如果不重视,就会造成血瘀,导致病情加重。医生在临床用药时,除了会给患者开些舒肝药外,还会用点活血药,以缓解病情。 肝脏对脾胃的功能也有很大影响。肝气不足会影响消化功能,胃功能不正常,食物就无法消化,人总会感觉腹胀。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舒肝和养胃的中药。平时还可以多走动,让气机运行起来,活跃肝气。 另外,肝气不正常会影响脾,导致肝郁脾虚,出现腹痛、腹泻等问题,脂肪肝就属于脾虚。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疏肝健脾的药物。 重视肝脏的日常调养。 第一,饮食有度。养护肝脏可吃一些含维生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新鲜的果蔬。前提是一定要控制食用量,若摄入的热量太高,消耗不了,也会得肝病。 第二,晨起动一动。古人讲“闻鸡起舞”,可见晨起锻炼对身体大有裨益。早晨是肝气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可以走一走,动一动,将气机调动起来,将肝脏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果老睡懒觉,肝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人也没力气。 第三,定时活动。感觉疲劳时,伸个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就可以让气血活跃起来。偶尔骑车下班,看似简单的活动,却都是养肝的好方法。 第四,按摩穴位。可以每天敲敲胆经,胆经位于身体外侧,用双手握拳稍微用点劲敲打左右大腿外侧各50次。敲胆经能加速胆汁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且同时具有调理情志、缓解紧张情绪等作用。...

二八原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只占20%,其余80%是次要的。二八原则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防病讲八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只有5%的人完全健康,20%的人患有疾病,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可见全世界有近八成的人最需要做的不是治病,而是防病。对于一个人来说,生活中如果能把八分力气用在防病上,就能避免很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病的发生,防病贵在行动,重在坚持。 控糖讲八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可以控制过严。正常血糖空腹3.2~6.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能超过7.8毫摩/升。糖尿病患者把血糖完全降到正常是很难的,因为血糖达到正常标准时低血糖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对于健康不利。 血压讲八分 正常收缩压在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60~90毫米汞柱,理想血压是120/80毫米汞柱。我国高血压指南提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不可控制过低,也就是比理想收缩压120高出20%就可以了;我国规定老年人收缩压控制在150毫米汞柱,这是符合二八原则的。 疗效八分好 当今对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治疗,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疗效达到80%就可以了,使慢性病与机体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比达到完全正常对健康更有利。 药物八分好 一种药物有八分的正作用就是好药了,不可要求药物没有一点副作用,要知道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无法治病的。 体检讲八分 对任何事情的期望不要过高,身体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血、尿、便等检查结果都有一个正常的波动范围,只要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0%就可以了。 御寒八分好 冬天穿衣以两分寒八分暖为好,适当受点冻对健康有益。 吃饭八分饱 八分饱可以延缓衰老,可以减少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结石、关节炎等病的发生。男性肥胖者患结肠癌的多,女性肥胖者患胆囊癌、子宫内膜癌的多。...

据统计,13亿中国人中有1.2亿肠胃病患者,且患者低龄化趋势明显。据2015年的一份调查,比较30年前的数据,近五年来19-35岁的年轻人胃癌发病率高了一倍。35岁以下年轻人患胃癌的比例占病患总数的6%-11%。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说90后的发际线越来越靠后了、90后开始秃了,自黑加自嘲,各种段子满天飞,很是热闹。最近又有媒体报道,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这真是个悲伤的事情。 胃不好的原因 吃的太油腻:造成肠道不易消化,高蛋白质或高脂肪的饮食,易造成肠道菌群改变,不利于有益菌存活。如果油腻食物摄入过多,体内脂肪酶和蛋白酶就会不堪重负,直至耗竭。 吃太多药物:造成肠道有益菌群不能生存,从而减弱消化能力。 压力过大:直接影响生理功能就是肠道功能异常。如胃酸过多、减缓蠕动或加快蠕动等。胃酸过多会损伤胃粘膜,加快蠕动会造成频频,减缓蠕动会造成腹胀。 酗酒:酒精本身就会刺激胃黏膜,严重时还会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更进一步损伤了肠胃的健康。 饮食习惯不好:口味重,长期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对肠胃造成负担,导致人们出现肠胃不好的情况。而且,经常吸烟酗酒也会造成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对肠胃的一些功能造成损害,造成肠胃不好。 胃不好应该三分治七分养 对于各种疾病来说,三分靠吃药,七分靠调养,消化病要做好“五养”,即保暖护养,饮食调养,忌嘴保养,平心静养,运动静养。 平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饮食调养,食物应该以柔软、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特别是慢性胃炎、残胃炎、胃溃疡,吃的问题不解决好,就不可能治好病。临床上,慢性胃病的人总是反反复复,这与很多人没办法管住自己的嘴有关系。因此,必须管好嘴巴,但是在门诊上往往很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大部分胃病患者来说,都是怕凉的,因此,在生活起居上应该注意保暖。 养胃吃什么 南瓜。据《滇南本草》和《本草纲目》记载: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也就是说,南瓜对于养护脾胃很有好处。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分析,南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的高手,其所含的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适合患有胃病的人食用。而且,南瓜所含成分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南瓜烹饪方法多样,可蒸食、熬粥或煲汤。 小米。中医认为,小米味甘性平,入肾、脾、胃经,《本草纲目》也有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记载。从营养方面来看,小米特别出色的地方,是它的铁和维生素B1含量优于小麦、大米和玉米,特别适合孕妇、哺乳期女性食用。小米的膳食纤维含量在粗粮中偏低,口感细腻而容易消化,也适合6个月后的婴幼儿食用。小米可单独熬煮成粥,也可添加大枣、百合等熬成营养粥品,还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饭”。...

渴了才想起喝水,饭后点一支烟,上了饭桌必须有酒……在美国《时尚健康》杂志中国版刊出的“8大夺命饮食恶习”中,这些常见的习惯赫然在列。也许有人会问:这些习惯真有那么可怕吗?记者采访多位权威专家,告诉你这些习惯究竟“坏”在哪儿。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杨力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 洪昭光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江用文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于康 黑龙江省健康管理学会委员 徐伟 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马力平 1 不渴不喝水 水不仅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还是人体排毒的工具。国内一项调查显示,七成人都是发觉渴了才喝水,殊不知当你感到口渴时,身体至少已流失了1%的水分。 喝水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要让其参与新陈代谢。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肾脏损害也很大。而且,越不及时补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干旱”。 因此,不管渴不渴都要充分补水,成年人一般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水。晨起后空腹喝杯温开水能稀释血液;饭后半小时内不要喝水,否则会稀释唾液和胃液,影响消化;睡前不能喝太多水,因为频繁起夜会影响睡眠。 2 不重视主食 曾经,米饭、面条、馒头都是人们餐桌上顿顿不离的主食,可生活好了,这些食物却离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越来越远,很多人为了减肥甚至拿水果充当主食。美国营养学家研究显示,主食吃得少,坏胆固醇会增高,患心脏病的风险就更大。 而中国传统医学更强调“五谷为养”,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以水果当主食,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营养不均。 马力平建议,应保证膳食中谷物等主食提供每天所需能量的50%~60%。成年人一天约需2000千卡热量,其中源于主食的应不少于1000千卡,三餐分配比例最好是4:3:3或4:4:2,如早上吃两个包子、一碗粥,中午吃碗面条,晚上吃一小碗米饭加块红薯,就较合理。 3 餐后点支烟 老百姓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其实,医学研究表明,进食后立即吸烟对健康极为不利。饭后抽烟的危害比平时抽烟要大10倍。这是因为人进食后,消化系统立刻全面运动起来,人体胃肠蠕动十分频繁,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毛孔也都张开。 这时吸烟,肺部和全身组织吸收烟雾的力度加强,烟雾中有害物质会强烈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因此,公共场所和家里要全面禁烟,瘾大的烟民如实在难熬,也要将吸烟时间定在饭后半小时。 4 顿顿无酒不欢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论亲朋欢聚,还是工作应酬,都少不了酒来助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60种疾病都和饮酒有关,酒精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烟草。 美国研究发现,长期喝酒,全身器官都跟着遭殃:从肝脏、肠胃、胰腺,到大脑、心脏、骨骼、耳朵和眼睛,无一幸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可怕的是,过量饮酒还会引发癌症。食道癌、胃癌等癌症最易盯上爱喝酒的人。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酒,越少越好”。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纯酒精量不应超过20克,女性应更少一些,用“饮酒量×酒精浓度×0.8”这个公式就能算出酒精摄入量。如实在不能避免饮酒,也最好不要空腹喝酒,喝前可吃些含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如面包等。 5 饭后喝浓茶 很多中国人有饭后饮茶的习惯,实际上,这给健康埋下隐患。饭后马上喝茶,茶叶中的茶多酚容易与食物中的铁质、蛋白质等产生络合反应,从而影响人体对铁质和蛋白质的吸收。 有关实验表明,饭后饮用15克茶叶冲泡的茶水,会使食物中铁的吸收量降低50%。 江用文表示,饭前空腹喝茶、吃饭过程中喝茶,也都不利于消化。饭后如果口渴可以喝点白开水代替。如果要喝茶,最好饭后1小时来杯淡茶。 6 晚上吃大餐 忙碌了一天,现代人往往把晚餐作为正餐来好好犒劳自己。殊不知,这样百害而无一利。晚餐吃得过多,多余热量合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会使人发胖,有时再加上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人可能在睡眠中休克。 而且,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跃,睡觉时会诱发各种噩梦。此外,长期晚餐吃得过饱,且餐后不运动直接休息,可能诱发肠癌,更是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诱因。 因此,晚餐要尽量早吃;其次,要减少肉食;再次,应控制进食量,晚餐摄入热量不应超过全天摄入的30%;最后,晚饭半小时后可散步消食。 7 漏掉早餐 很多人因起床晚、怕麻烦、赶时间等原因,“牺牲”掉早餐。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胰岛素水平更高,久而久之易患糖尿病。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表明,常不吃早餐会增加患心脏病风险。于康表示,漏掉早餐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另外,还易引起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诱发消化道疾病。 长期不吃早餐,甚至会使胆固醇增高,易患上胆结石。因此,无论多忙,早餐不能省。建议大家最好在早上7~8点吃早餐。如果吃太早,会干扰胃肠的休息。另外,早饭种类要少而精。 8 狼吞虎咽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中国人的吃饭速度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一项调查显示,4000多人中有近九成吃顿饭只花十多分钟,一口饭就嚼两三下。 日本大阪大学研究发现,吃饭速度快会导致肥胖几率翻倍;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则指出,如果咀嚼不细,粗糙的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吃饭太快,不仅对食道带来损害,还可能造成消化代谢功能紊乱,引起便秘、发胖。高血糖患者吃饭太快则有加重病情的危险。 因此,每顿饭至少吃15分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能增加咀嚼时间。此外,每口饭的咀嚼速度也要放慢,一口嚼20次以上为宜。...

一年有四季,人生亦如此。《黄帝内经》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即是说,人体应顺从四季阴阳寒暑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萍表示,健康管理是一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行为,若将88岁作为平均寿命,除以4,各年龄段恰好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想要获得身心健康,就要顺从人生的“春夏秋冬”。 受访专家: 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韩 萍 打好一生的底子 春归大地,正是动植物生长最快的时节。0岁到22岁这一年龄段,也是人生的上升期。从婴幼儿的懵懂,到迈入成年的门槛,这是身体成长速度最快、心智发育变化最大的“季节”。 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注意饮食,将直接影响或阻碍正常发育,甚至使体型和容貌都会受到损害。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营养不良已经非常少见。饮食过于精细、零食不间断等问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儿。《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7岁以上肥胖儿童人数高达3496万之多。 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是生长发育的飞跃时期,身体内分泌活跃,代谢旺盛,是少年脏腑功能最佳时期。但因为课业繁重,学生族普遍牺牲运动和睡眠时间来提高分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量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数据显示,00后也已经超过90后、60后,成为熬夜主力军,占比高达45.7%。 在人生春季,家长有义务学习健康知识,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让这种好的习惯贯穿一生。合理搭配荤素,多吃果蔬、鱼类、禽类,吃好早餐,少吃零食,尽量选择新鲜、低能量、低脂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制品等。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多到户外晒太阳,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不要过度透支身体 夏季葱茏,23岁到44岁的青壮年褪去了少年的懵懂青涩,进入了心智成熟、精力旺盛的人生“夏季”。 这一年龄段的人,往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上克服万难,职场上摸爬滚打。虽然精力充沛,但不时身体也会拉响警报。《2016北京白领健康白皮书》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上班族不运动,每周加班超过5小时,颈椎病、肥胖、慢性咽炎等成为京城白领最常见的慢性病。近些年,因熬夜、加班猝死事件时有发生,罹患绝症的也不少见。 被称为“三明治”的青壮年除了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婚姻和工作等压力,大约一半的青壮年深感抑郁,加上失业、离婚等重大生活变故都容易导致身心疾病。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恶习都在侵蚀青壮年健康,一项数十万职场人健康调查发现,中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 青壮年也应关心自己,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挥霍”健康。坚持每年体检一次,努力做到“四十指标都正常”。积极锻炼,减少久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培养兴趣爱好,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和应酬;注意排解压力,不要自己硬抗;及时发现身体不适,尽早诊断治疗,防微杜渐,调整生活方式。 平稳过渡防抑郁 秋收金黄,45岁到66岁,提醒着人们收起夏季的蓬勃旺盛,以稳定的心绪应对秋季的肃杀之气。“秋季”是一个转折点,要学会让身心平稳过渡。 中年人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肌肉量流失,骨密度下降,逐步进入更年期,迈向老年阶段。对于中年女性来说,激素变化、潮热等绝经前的变化会导致睡眠困难、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等症状。离退休也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很多人因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产生焦虑等心理障碍,往往容易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有助于防止或缓解中年抑郁。与朋友保持联系的中老年人健康指数高,患病风险低。可以多做一些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事情,比如,去健身房做瑜伽或深呼吸等运动,和朋友一起外出旅游等。 关注自己患慢病的风险,每年参加一次体检。如发现血压、血糖高了,尽早干预,争取“六十以前不生病”。减少应酬,戒烟限酒,饮食多样,适当节食,防止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适当退居职场二线,不要透支身体带病工作。提早规划退休生活,可以学习新技巧、参加培训班、积极锻炼。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与远距离朋友网上视频聊天也是排解孤独的很好选择。 管住慢病安度晚年 秋收冬藏,步入老年后,所有的器官都在发生功能性退化,人体代谢相对缓慢,各种疾病也陆续找上门。2014年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北京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显示,18岁组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只有58.17岁。也就是说,在整个“冬季”,大多数老人都会在疾病和不健康的状态下度过,带病生存成为一种常态。67岁到88岁,要避免操劳,管好慢病,并非易事。 这一时期,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将其分为三类老人:A类老人没有疾病,充满健康活力;B类老人基本生活能自理,但有慢性病,经常看医生;C类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不起,需要照护。对于A类老人,重点要防慢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B类老人要将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达标范围内,如虽然血压高,但通过服药、调整生活方式后,能合理控制,不会引起并发症。C类老人也要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方案,争取早日康复,转为B类老人。 进入人生“冬季”,老人要警惕心血管、骨骼、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如60岁后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达39%,死亡率也急剧上升。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年因骨质疏松导致约37万起骨折事件,60岁后发生率急剧升高。调查显示,中老年轻度认知功能异常患病率比十年前增加85%。 饮食上,少吃大鱼大肉,多补充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高钙食物,避免心血管问题和骨质疏松的发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少爬山、爬楼梯,保护好膝关节。降低和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应避免情绪紧张激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朋友圈,丰富晚年生活。...

中医补血,被很多人理解为就是治“贫血”,这狭义了中医的补血概念在先,低看了中医在后。 即便是顶级补血药阿胶、熟地,也不如西医输血效果快,但无论是中医,还是中医托生的中国哲学,都不屑于后者,这一点,已经被孔子写进了《论语》:“君子不器”。 “器”字中间是个“犬”字,《说文解字》对“器”的解释是:“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能被狗看护住的东西,材质再高贵,也是可以被拘泥住的,有明显的局限性,无论于哲学还是医学,都不是最高境界,从孔子对“器”的否定,到中医补血的内涵,显示出的是中国人和中医的思维优势。 西医诊断“贫血”,就看化验单上的红细胞、血色素,低过一定数值就可诊断,标准清楚、客观。中医对血虚的判断,靠医生主观辨证和病人自身感受:面色萎黄或者恍白,手脚冰凉,头发枯黄,容易疲劳,头昏失眠心慌等,诊断依据模糊、主观,后者是中医被指不科学的原因之一。 晚近,像韩启德院士这样量级的科学资深人士不断发声:托生于科学的医学,面对人类的健康,只有8%的贡献而已,而很多奇迹,恰恰发生在科学不及之处。 去年年底,美国血液学会将“欧尼斯特·博特勒”奖,颁发给前卫生部长陈竺院士,表彰他用“三氧化二砷”将一种白血病基本“治愈”。事实上,“三氧化二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被中医用来治疗食道癌,那时候,它的名字还叫“砒霜”。 那个食道癌病人吃的药,是当地一位中医的方子,“砒霜”是重要一味,服药后,不仅能喝水,一顿还能吃两个馒头,检查也发现,他的癌肿萎缩,食道不再堵塞……后来,砒霜改为“713”针剂,更广泛地用于治疗癌症。只可惜,那时的“砒霜”因为没被科学认识而错过医学殿堂,不知道有多少白血病人,也就因此,错过了生机。 这样的问题同样出现在中医的“血”与西医的“血”的区别上:一个被中医辨证为“血虚”的人,可能并不“贫血”,这种人在西医无需治疗,因为没病;也无法治疗,因为没药。但在中医看来,他们急需用气血双补之剂扶助,明代张景岳的“两仪膏”就是典范,只有两味药:人参和熟地,但从两个层面体现了“君子不器”的中国文化主旨: 从技术层面看,补血的熟地与补气药的人参,各占一半,宛然一幅“阴阳图”:借补气药之力,点化补血之品而成“气”,这个“气”既包括血管中的血,更包括身体的用血能力,血因为有了“气”的统帅才成了可以为身体所用的活血。 从宏观层面看,中医血虚辨证中主观而模糊的感觉,往往先于清晰而客观的指标变化之前出现,换句话说,中医在人成为病人之前,就开始接手了,开始防范了,中医接手之处,也正是科学不及之处。 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把中医的补血等同于西医的治“贫血”,至少违背了“君子不器”的古训,试想,用有形、有限之“器”,代替无形、无限之“气”,这于后者,是多大的委屈!对此,即便在西方哲学家眼里,想必也是看不过去的,比如尼采,他有一句名言:“生命僵死之处,必有法则堆积”。...

临近年底,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除了对自己这一年的工作、生活进行回顾评价以外,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很多人也会选择对个人的“健康资产”做一个年终盘点,去进行一次全身体检,看看这一年身体状况又有了哪些变化。 但是你真的会体检吗?你能准确地读懂体检报告,了解这些数字给出的潜在警示信息吗?你知道哪些项目是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的“过度检查”吗?对此,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晓明进行了专业解读,帮助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有效利用定期体检发现问题,缓解体检报告阅读焦虑。 这些检查项目必须看 ●BMI 解读:体重往往放在体检报告的开篇。胖瘦不能单纯看三围,而是用更科学的BMI指标来衡量人的胖瘦程度。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中国的标准,BMI超过24属于超重,超过28属于肥胖。 建议: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甚至肿瘤的“万恶之源”,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列为一种疾病,如果你的BMI已经超标,不要等闲视之,应该采取行动——管住嘴,迈开腿。 ●血压 解读:高血压是体检中最容易发现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一次血压超标并不能确诊高血压,需要多次测量。 建议:如果体检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最好去买一个电子血压计,在家多测几次,如果多次超标就该去看医生了。 ●血糖化验项 解读: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只需要符合三条之一: 1、空腹血糖≥7.0mmol/L 2、口服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6.5% 常规体检都包含空腹血糖,很多体检套餐也有糖化血红蛋白,所以常规体检完全有能力发现糖尿病。 建议:如果你的空腹血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上述标准,尽快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如果没有“达标”也不要大意。这是因为体检报告里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上限不是7.0而是6.1,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上限也不是6.5而是6。超过了正常值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 ●血脂化验项 解读:临床常用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的胆固醇”,越高越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的胆固醇”,它的增高和心梗、中风等危险疾病的关系最密切。 不同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值是不同的,正常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3.37mmol/L,高危人群应<2.59,极高危人群应<2.07,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越高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血脂水平需要控制得越低。 高危人群是指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再加上有三个危险因素中的1-2个(吸烟、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 极高危人群是指已经明确诊断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得过心梗、放过心脏支架、有过脑中风等。 建议:体检报告中,即便低密度脂蛋白这项没有显示箭头,但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群要求的<3.37的范围,也是不正常的。最好看一次医生,征求医生建议,看看是调整生活方式还是加用药物治疗。 ●血常规 解读:体检报告中的血常规有20多项,经常会发现有几个超出参考范围的箭头。 建议:有箭头并不意味着有问题。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一般只看三项: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如果这三项正常,其他有一两个箭头并不具备什么意义。如果是上述这三项有了箭头,最好还是看看医生。 ●尿常规 解读:尿常规检查里发现红细胞(镜下血尿)也是体检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情况都不是什么严重的情况,比如月经前后、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等。即使经医生判断血尿来源于肾脏的,也不用过分担心,单纯有镜下血尿的肾炎是最轻的肾炎,很多时候不需要治疗。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血尿是膀胱或者肾脏的肿瘤造成的。 建议:看到尿常规里的红细胞不用紧张,先复查,如果持续存在可以找医生看看,明确一下血尿的来源。 这些项目检查意义不大 ●肿瘤指标筛查 解读:很多体检机构的体检套餐都包含各种肿瘤指标,比如肿瘤四项、肿瘤七项、十项。拿肿瘤指标来筛查肿瘤并不靠谱。这些所谓的肿瘤指标升高不能100%表明有肿瘤,正常也不能100%说明没有肿瘤。绝大多数肿瘤指标是医生针对怀疑肿瘤的病人,也就是有临床表现的病人辅助诊断用的,不能用于正常体检人群的筛查。 建议:肿瘤筛查需要个性化对待,绝不是一管血能解决的。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解读:体检报告中一旦有“呼气试验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很多人就慌了,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直被视为胃癌的“前兆”。吹气查幽门螺旋杆菌是准确的,核医学的呼气试验是目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标准方法。问题是真的每个人都需要吹这口气吗?发现了感染都需要治疗吗?据保守估计,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有相当一部分感染的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致病,也就是说你完全有可能和幽门螺旋杆菌和平共处。目前也没有很强的证据表明,在没有症状的人群中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能降低胃癌的发生。 建议:权威机构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只有在临床医生计划对阳性结果采取治疗时才应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也就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正常人不用做这个检测。 发现这个不必焦虑 ●B超发现囊肿 解读:体检B超会发现乳腺囊肿、肝囊肿、肝血管瘤、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错构瘤、子宫肌瘤、附件囊肿,这些“异常”基本上都是良性的。 建议:这些良性病变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治疗,你只需要把去年的体检报告找出来对比一下,大小有没有增加,如果大小没变就无需担心,让它们继续静静地待在体内。如果病变有明显增加,才需要去看医生。 医生的话 体检不同于看病。目前的体检机构很难做到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体检项目,一般只能根据性别和年龄选择体检套餐。有些疾病史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宫颈癌、大肠癌等。而更多疾病很难早期发现。要正确看待体检的意义,体检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有不舒服还是要看医生。...

在生活中,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常能见到一些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神经衰弱、痴呆等一些大脑衰老的表现。为什么?是因为人到一定年龄,脑细胞衰老到不够用了吗?还是因为年轻时记忆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大脑装不下而罢工了?非也!让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了解一下脑细胞。 马克思说过:“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没有人的大脑那样微妙。人类的大脑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最完善、最有效的资讯处理系统。”成年人的大脑有140亿~160亿个脑神经细胞,每人每天可接受8600万条信息,一生可存储1000万亿条信息单位,比世界上所有电子计算机信息的总和还多,有人形容它是“脑海”,容量巨大,潜力无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大脑细胞那么多,接受这么多信息,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现在运用得怎样?纵观人类历史,非常可悲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大脑潜能的人太少了。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认识到这些潜能。经过科学家研究,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大脑的神经细胞一生只动用了3%-5%,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善于运用两个脑半球的人也只动用了大脑神经细胞的17%。前苏联医学家说,假如能把人的大脑功能开发出一半,那就可以掌握几十门外语,攻下20个博士学位。然而,现在很多人说自己老了,不行了,不愿意多动脑子了;还有一些人不想记了,记不住了,说什么“人老皮肉松,记啥也不中”。其实,生物界的普遍原理就是“用进废退”,大脑越用越灵,越用越发达,越不用越衰退。我国桥梁学家茅以升在85岁高龄时,还能背诵圆周率π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说明人的记忆力潜力很大。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大脑功能、延缓大脑衰老呢?下面给出5条对策: 第一,加强体育锻炼。人的大脑是个总指挥,不仅需要营养,还需大量氧气。大脑重量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耗氧量却是20%!所以要经常到公园、原野、林带、海滨等空气新鲜、负离子多的地方去运动。负离子又叫“空气维生素”,不仅能杀伤细菌、病毒,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消除紧张、疲劳,降血压,改善呼吸和代谢。这种负离子在室内每立方厘米含量只有40~50个,而原始森林却有10万个以上,这也正是海滨、林区长寿老人多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下雨、下雪时,是产生负离子最多的时候,有时我和家人打着雨伞出去锻炼。 第二,坚持学习。学习是脑细胞的体操。不少爱好学习、一生勤奋用脑的人,记忆力和分析能力很好,徐特立75岁时还订了一个20年学习计划,成为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活到96岁。老年人只要科学用脑,勤奋学习,依然可以焕发出智力的光辉,创造奇迹。 第三,保持良好情绪。一个人如果情绪不好、心境恶劣、长期压抑,脑细胞会以快于正常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速度死亡。有位教授老伴走了后,心里没寄托,情绪长期消极悲观,不出门、不见人、不活动,脑细胞大量死亡,很快痴呆,不久离开人世。痴呆就是脑细胞死亡30%~70%。所以为了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的大脑,必须要有良好的情绪,要学会自我调节,让神经细胞活跃起来。 第四,保护好大脑。吸烟伤害大脑,吸烟6秒钟有毒物质就随血液进入大脑。喝酒伤害大脑,喝酒厉害的人严重伤害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最后也会痴呆。把饮料当水喝也伤害大脑,我接诊过一位8岁小男孩,脑萎缩来院,他家是饮料批发商,家里有喝不完的饮料,他从来不喝白开水,把脑子喝成了慢性苯中毒。 第五,重视脑营养。大脑营养决定大脑功能的优劣,起80%决定性作用的是营养,营养失衡会给脑的发育和运行带来恶劣影响。人的大脑细胞需8种营养素——脂肪,糖类,蛋白质,钙,维生素A、B、C、E。人的大脑相当于一个大楼,营养就等于8根支柱,缺一不可。为保证营养均衡合理,要吃健脑食物,比如粗粮、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鱼、蛋黄。坚果类食物如核桃、瓜子都是健脑食物,要经常吃,量不要多,但要坚持。经常吃鱼头也能健脑,鱼头富含卵磷脂,我国著名围棋大师聂卫平有时一顿吃七八个鱼头。但污染严重的鱼不要吃。另外,对于老年人,要像“羊吃草”一样少食多餐。 为了帮助记忆,我给大家编了形象好懂的顺口溜:“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要吃够,水果牛奶带上路”;“一日三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较少”。坚持做到以上5点,你就能把大脑带到健康运转的轨道上,大大延缓它的衰老!...

谈及“养生”,多数人会认为那是老人的事,至少退休以后才需要考虑。然而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疾病缠身”,身体不堪一击。 临床上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正趋于年轻化。统计资料也显示,近年来,不少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失去生命。如今,中青年男性普遍应酬多,吃饭喝酒没有节制,造成脂肪摄入太多,加上运动不够、生活不规律、吸烟等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痛风等疾病也纷纷找上门。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很多中年男性的病与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有关。 而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还有甲状腺疾病、失眠、神经性头痛、抑郁症等问题,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疾病很多与情志有关。现代女性有三大特点:一是精神需求高,生活、工作难以得到满足感;二是情绪波动大,易发脾气、生闷气等;三是遇到问题喜欢往负面想,爱钻牛角尖。长期情志不随、愤怒、焦虑,造成肝郁气滞,影响机体健康。 因此,养生应从中青年开始,抓住重点,防患于未然。对男性来说,最好从年轻时就养成热爱锻炼的习惯,不要中了“烟酒”的招;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餐桌应酬,而可以用结伴健身、郊外远足等方式,打造人脉圈。女性朋友则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要完全被生活、工作的琐事困住,每周可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与闺蜜逛街、谈心等,以免将不良情绪积压在心里。宽容和理解他人,知足常乐。 无论何种年龄、性别,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一日三餐要按时,不要经常变换。同时根据中医的“顺应四时”观点,合理调整起居生活。可以试着过一下“老年式”的生活。那就是早晚遛遛弯,晚饭后看看电视剧,通过这样的办法让自己暂时脱离工作和事业,真正放松大脑。 其次,坚持健康饮食。中医认为,“高粱原味,足生大疔”。饮食合理最好的办法是在家吃饭,做到荤素搭配、食量适度。人到中年后,还要有意识地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延迟中、老年人疾病的发生。 再次,把运动融入生活。在我看来,最好的运动是散步和爬楼。可以与工作或生活结合起来,比如上班少坐两站地,回家爬几层楼等。 最后,保持乐观情绪。上班时要精力集中工作,下班后要学会休息与放松。遇到问题要换位思维,多想积极向上的一面,善于思考,并善于倾诉,只有这样,才能心情舒畅。...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